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百分之百堅守原則

哈佛商學院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說的真好,〝百分之百堅守原則,要比百分之九十八來得容易。〞(It’s easier to hold to your principles 100% of the time than it is to hold to them 98% of the time.) 

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面臨許多選擇,如果沒有一些原則(principle),在生活中一遇到事情就會不知所措。專業服務公司也會遇到很多抉擇,雖然這些專業服務公司經常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希望透過制度與系統做出對的事情,但是真正困難的卻不是去找出什麼是對的事情,而是要有勇氣與決心,堅守原則去做這些對的事情。 

Clayton Christensen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中談到他個人的經歷。他大學時是牛津大學籃球校隊的中鋒,當年他們打進了冠軍賽,可是比賽是在星期天舉行,他為此苦惱不堪,因為他是虔誠的摩門教徒,他許下承諾絕不在星期天打球。當時他看起來應該通融,允許自己破例一次,以後再求補正並且絕對守住承諾不再破例,但是他堅持原則,沒有破例,因為他體認到只要出現一次〝下不為例〞,就會再出現另一次〝下不為例〞,而就一次破例,最後必然後悔。他學到了寶貴的一課,也為我們留下這一句經典名言:〝百分之百堅守原則,要比百分之九十八來得容易。〞 

堅守原則,決不妥協,這些原則終將內化成為你的價值觀,最後產生無比強大的力量。

 

 

-專業致勝,p.236

-專業人士的自我修鍊,原則(1

 


給自己開一張書單

夏天是一個一週只該工作四天的季節,也是一個閱讀的季節。Bill Gates剛在GatesNotes傳出了他建議大家今年夏天閱讀的五本書! 

Bill Gates愛讀書是出了名的,在Netflix裡他的紀錄片Inside Bill's Brain可以看到他有極好的閱讀習慣,也了解到他閱讀的數量之多,範圍之廣。

 我們一再強調專業人士應該要廣泛的閱讀,讀自己專業領域的書,讀自己所服務的產業的書,更要廣泛的閱讀自己工作以外的書籍。 

我們看到很多成功的人都有閱讀的好習慣,也越來越多的人像Bill Gates願意把自己的閱讀清單和大家分享。Warren Buffett讀書之多,讓人驚訝,他的夥伴Charlie Munger也愛讀書,在他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Poor Charlie's Almanac)中就有一個20本的推薦書目。Guy Spier在他的〝華爾街之狼從良記〞(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中文書名的翻譯實在扯得太遠了)中更有一篇長長的建議閱讀指南,分門別類的介紹許多有用,有啟發性,又能豐富生活內容的好書。 

台灣剛剛入夏,看看這些成功人士的推薦,我們還來得及給自己開一張書單,過一個愉快又充實的夏天。

 

https://www.gatesnotes.com/About-Bill-Gates/Summer-Books-2020?WT.mc_id=20200518172451_SummerBooks2020_BG-FB&WT.tsrc=BGFB&fbclid=IwAR29VAriuL4UebNSTe9y1JdAe_B3DLCOSJMORnEXxNxZilXg30ujPq_Mhmw


從一週只工作四天的夏季談公司的風格

夏天到了,讓我想起那一週只工作四天的夏季。 

雖然我回台灣工作已經很多年了,我總還是以美國的Memorial DayLabor Day做為夏季的開始和結束(今年是52597)。原因是我離開學校的第一個工作是在紐約的Mueser Rutledge Consulting Engineers (MRCE)MRCE在夏季期間每週只工作四天,週五不上班,每個星期都有快樂的長週末!當時MRCE的做法是把週五的工作,分攤到週一到週四,週五工程師不需要上班,只有AssociatesPartners輪值,使得公司對業主的服務不致中斷。 

MRCE是一個很有自己風格的公司,辦公室從不搬離曼哈頓;在寸土寸金的地區總是有一個土壤力學的實驗室;不論業務起伏,一直維持100200人的規模 

公司的價值觀不是一些空話,必須落實在日常的工作和行為上。持續堅持公司的價值觀就會產生自己的風格,孕育出公司的文化,甚至產生強大的無形力量。 

工程技術不斷精進,紐約也歷經了許多的風暴和危機,驀然回首,MRCE這個1910年成立的顧問公司已經走過110年了!雖然現在大型工程顧問集團動輒萬人甚至接近十萬人的規模,MRCE告訴我們:只要有自己的風格,有所堅持,公司的規模大小從來不是一個問題。這是專業服務業的一個特色,也是這個行業充滿挑戰而又充滿樂趣的地方!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勤於寫作 勇於發表


艾倫.德蕭維奇(Alan Dershowitz)是哈佛法學院的教授,著名的公民權利(civil liberty)律師,筆鋒犀利的專欄作家和著作等身的小說作者。他在〝寫給年輕律師的書信〞(Letters for a Young Lawyer)中有一篇〝要求完美是追求卓越的障礙〞(The Perfect Is the Enemy of the Excellent),他談到他進哈佛法學院唸書的時候,有幾位聲譽崇隆,受人景仰的教授,因為太過愛惜自己的名聲,又擔心招來批評,所以除非是千錘百鍊後的著作才願意拿出來發表。

 專業人士即使沒有這麼崇高的聲譽,但因為受過嚴謹的訓練和要求,所以即使有很好的看法與想法,也有這種憚於發表的心理傾向。

 德蕭維奇認為這種要求完美的態度,使得很多原來已經十分優秀的文章未能發表,十分可惜。我自己對此就有深刻的體會,我曾有一位同事,他準備的工程論文已經遠超過一般期刊和研討會論文的水準,他總是再三推敲,不肯送出。德蕭維奇後來體認到:任何一幅畫、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次演講總是有改進的空間,追求完美是虛幻而且沒有止境的。他調整了這個心態之後,每天寫作,也幾乎每年出一本書。

 專業人士要勤於寫作,勇於發表有兩個基本的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我們學習了那麼多的知識,累積了那麼多執業的經驗與心得,自然應該拿出來回饋,分享與傳承。我們樂於接受批評指教,良性的互動與討論,使得我們彼此都更進步,我們整個行業也會因此受益。

 第二個理由是我們要發表文章就必須對我們所討論的題目,追根究柢,深切的了解。我們在〝讀書使人淵博,論辯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確〞的那篇文章有很多的討論,並且以劉炯朗院士主持節目並且出書的態度和大家共勉。

 用德蕭維奇的話來說,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版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我們藉著寫作發表,鍛鍊自己,影響他人。

 德蕭維奇鼓勵大家對自己的寫作要有信心!對此我深有同感:要有信心!我在出版〝專業致勝〞這本書前,雖然發表了很多工程論文,做了很多演講,學校裡教過很多年的課,我還是有些猶豫徬徨,最後才下定決心,認真的去完成這一本書,出版後雖然也有批評指教,我不但不以為意反而覺得受益良多。事實上,我也是因為出了這本書建立了信心,才開始了我的部落格和粉絲頁。


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良好的辦公室環境 - 綠建築,智慧建築,健康建築



專業服務公司既然深切了解到專業人士執業最理想的場所還是在辦公室,而且專業人士每天都會有很長的時間在辦公室,所以與其將注意力放在居家辦公或是彈性上班,專業服務公司更應該努力去創造一個良好的辦公室環境。

如何打造一個激發創意,又能凝聚團隊意識的辦公室環境是建築師必須面對的課題。以往許多設計的概念也將重新評估,例如過去開放式空間的辦公室(open-plan office)設計已經受到質疑,專業服務公司應該要重新考慮那種沒有隱私,很難不受干擾的空間是否是理想的工作環境。在這裡我們不討論建築師設計的理念與做法,我們來看幾個近年來討論很多的建築設計標章,也許我們的工作環境不需要申請這些標章,但是我們可以從這些標章的指標中,想想未來專業服務公司的辦公室需要有哪些要考慮的要素。

隨著全球大量碳排放造成氣候變遷,英國於1990年首先公布了全球第一個綠建築評估法,BREEAM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隨後美國也在1996年公布了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這個系統也成為全世界最廣泛使用的評估工具。台灣則是在1999年公布了專為在地亞熱帶氣候設計的綠建築評估工具,EEWH (Ecology, Energy Saving, Waste Reduction, Health),今天台灣已經普遍的接受了綠建築的觀念,在都市計畫審議中,許多公共建築也被要求申請綠建築標章甚至是更高等級的綠建築標章(合格—銅級—銀級—黃金級—鑽石級)。申請綠建築標章時就必須達到九項指標中的相關要求:生物多樣性、綠化量、基地保水、CO2減量、廢棄物減量、室內環境、水資源以及汙水垃圾。

2003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訂定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並且在2004年開始實施。智慧建築是應用網路、監測設備及系統整合,讓建築物達到自動感知、分析及回應的功能,使建築物在使用時可以滿足安全、舒適、便利及效率的需求。現在申請智慧建築有八項指標:資訊通信、安全防災、健康舒適、節能管理、綜合佈線、系統整合、設施管理以及貼心便利指標。近年來也有很多建築會申請智慧建築標章,但相較於綠建築標章,普及的程度相去甚遠。

由於新冠肺炎的爆發,最近又有免疫建築(immune building)的概念被提出。在防疫工作中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被認為是被動式防疫(passive epidemic prevention),而空間的主動式防疫則是免疫建築:讓人在室內的生活,免於被傳染呼吸道相關疾病,以及病毒或細菌的感染,確保室內各種作息環境的衛生、健康與安全。免疫建築的概念事實上是源於對生化武器攻擊的防範,要做到這樣的要求,除了在建築規劃設計上要做特別的考慮,建築及設備的費用也會大幅提高,大概只有在特殊用途的建築中才會被使用。

雖然短期間可能看不到免疫建築的普遍實施,但是新冠肺炎的確提醒了大家對室內環境健康的要求。過去強調環保節能採取的許多措施也受到檢討,例如許多地方為了強調節約用水,所以把水量調小,這在疫情期間強調洗手20秒的時候,水量不足就變的非常不方便。以往為了節約能源,調高了空調的溫度,但是隨之變小的換氣量使得密閉空間的品質也變的更差。美國在2014年推出了WELL Building的概念,強調了身心健康的建築準則,其中評估的系統包括了空氣、水、營養(nourishment)、光、健康(fitness)、舒適與心靈(mind)。在台灣大家對空氣品質越來越重視,我們在室內的時間遠超過室外,室內不佳的空氣品質會使我們感到疲倦、不適,甚至輕微頭痛;而良好的空氣品質不僅讓大家都感到舒適,對長期有哮喘、過敏的人也會有舒緩的效果。雖然我不認為每個公司都應該為自己的辦公室申請WELL的標章,但是重視健康的環境是未來應該走的方向。

邱吉爾說:千萬不要浪費了一個危機所帶來的機會(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新冠肺炎造成了損失與困難,但是也帶來了許多轉機 - 重新檢討我們辦公室的環境,就是疫情過後專業人士應該做的一件事。

永續發展不只是環保節能!

        很多人一談到永續發展就想到 環境保護、節能減碳,事實上 永續發展涵蓋之廣,牽涉之多,遠不止於此,看看聯合國在 2015 年推出的 17 項的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就可以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