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服務公司既然深切了解到專業人士執業最理想的場所還是在辦公室,而且專業人士每天都會有很長的時間在辦公室,所以與其將注意力放在居家辦公或是彈性上班,專業服務公司更應該努力去創造一個良好的辦公室環境。
如何打造一個激發創意,又能凝聚團隊意識的辦公室環境是建築師必須面對的課題。以往許多設計的概念也將重新評估,例如過去開放式空間的辦公室(open-plan office)設計已經受到質疑,專業服務公司應該要重新考慮那種沒有隱私,很難不受干擾的空間是否是理想的工作環境。在這裡我們不討論建築師設計的理念與做法,我們來看幾個近年來討論很多的建築設計標章,也許我們的工作環境不需要申請這些標章,但是我們可以從這些標章的指標中,想想未來專業服務公司的辦公室需要有哪些要考慮的要素。
隨著全球大量碳排放造成氣候變遷,英國於1990年首先公布了全球第一個綠建築評估法,BREEAM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隨後美國也在1996年公布了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這個系統也成為全世界最廣泛使用的評估工具。台灣則是在1999年公布了專為在地亞熱帶氣候設計的綠建築評估工具,EEWH (Ecology,
Energy Saving, Waste Reduction, Health),今天台灣已經普遍的接受了綠建築的觀念,在都市計畫審議中,許多公共建築也被要求申請綠建築標章甚至是更高等級的綠建築標章(合格—銅級—銀級—黃金級—鑽石級)。申請綠建築標章時就必須達到九項指標中的相關要求:生物多樣性、綠化量、基地保水、CO2減量、廢棄物減量、室內環境、水資源以及汙水垃圾。
2003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訂定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並且在2004年開始實施。智慧建築是應用網路、監測設備及系統整合,讓建築物達到自動感知、分析及回應的功能,使建築物在使用時可以滿足安全、舒適、便利及效率的需求。現在申請智慧建築有八項指標:資訊通信、安全防災、健康舒適、節能管理、綜合佈線、系統整合、設施管理以及貼心便利指標。近年來也有很多建築會申請智慧建築標章,但相較於綠建築標章,普及的程度相去甚遠。
由於新冠肺炎的爆發,最近又有免疫建築(immune building)的概念被提出。在防疫工作中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被認為是被動式防疫(passive epidemic prevention),而空間的主動式防疫則是免疫建築:讓人在室內的生活,免於被傳染呼吸道相關疾病,以及病毒或細菌的感染,確保室內各種作息環境的衛生、健康與安全。免疫建築的概念事實上是源於對生化武器攻擊的防範,要做到這樣的要求,除了在建築規劃設計上要做特別的考慮,建築及設備的費用也會大幅提高,大概只有在特殊用途的建築中才會被使用。
雖然短期間可能看不到免疫建築的普遍實施,但是新冠肺炎的確提醒了大家對室內環境健康的要求。過去強調環保節能採取的許多措施也受到檢討,例如許多地方為了強調節約用水,所以把水量調小,這在疫情期間強調洗手20秒的時候,水量不足就變的非常不方便。以往為了節約能源,調高了空調的溫度,但是隨之變小的換氣量使得密閉空間的品質也變的更差。美國在2014年推出了WELL Building的概念,強調了身心健康的建築準則,其中評估的系統包括了空氣、水、營養(nourishment)、光、健康(fitness)、舒適與心靈(mind)。在台灣大家對空氣品質越來越重視,我們在室內的時間遠超過室外,室內不佳的空氣品質會使我們感到疲倦、不適,甚至輕微頭痛;而良好的空氣品質不僅讓大家都感到舒適,對長期有哮喘、過敏的人也會有舒緩的效果。雖然我不認為每個公司都應該為自己的辦公室申請WELL的標章,但是重視健康的環境是未來應該走的方向。
邱吉爾說:千萬不要浪費了一個危機所帶來的機會(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新冠肺炎造成了損失與困難,但是也帶來了許多轉機 - 重新檢討我們辦公室的環境,就是疫情過後專業人士應該做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