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 星期二

不考數學,也該一讀: 「如何解題」 (How to Solve It: 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al Method)

 

這本書的作者G.PolyaStanford的教授,他不只是一位數學家,更是一位數學教育家。這本書1944年出版,一直到今天都是一本數學的暢銷書,並且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包括繁體中文。書的重點不是解決的題目本身,而是探索解題的方法。

 

    這本書的體例完全不同於一般的書籍。開門見山就是一張怎樣解題的提示表。接著就是將這個表中的各個步驟加以解釋,並且舉例說明。因為這本書是在強調數學的教育,所以他的第二部分是很有意思的 「如何解題:一段對話(Dialogue),這種老師學生之間的對話,在書中也隨時可見。第三部分就更有趣了,是按字母順序的排列,介紹一些詞彙、概念,甚至數學上的名人,而這個字典的條目大約67條,有的只有幾行、有的有好幾頁,還附上例題。這個字典的核心,也就是全書的核心 - 啟發法(heuristic),啟發法也正是書名中的New Aspect

 

    Polya指出我們經常是以嚴謹而有系統的演繹(deduction)來呈現數學,然而許多數學的結果往往是先透過歸納(induction)發現後,再來想方法證明的。

 (我想到一個例子就是畢氏定理:古代人早就知道應用畢氏定理,但是後代的數學家才提出不同的方法來證明這個定理!)所以數學其實有兩個面向,一個是像嚴謹的歐幾里得幾何所呈現出來有系統的演繹科學;而另一個面向則是實驗性質歸納的科學。啟發式推理是一種推理的過程,往往是以歸納和類比(analogy)做為基礎,它不是最終而嚴謹的論證,只是在求解的過程中一些暫時的合理臆測,主要的目的還是求得問題最終的答案,所以在過程中這些推論和臆測都是必需的,但是最終仍需經過嚴謹的證明。

 

    趙曉周博士介紹我看這本書就是因為我們在做啟發法的研究,看完之後我也推薦給大家做為一個入門啟發法的參考書!

 

    也許我們不需要再解數學題,但是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領域中都有待解的難題。啟發法幫助我們把習於偏向演繹的分析模式,又帶回更全面兼顧了歸納推論的思考方式。

 

(這裡的所有文章都留存於Blogger中的「專業人士的自我修鍊」)

(判斷:10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魔球”(Moneyball)的作者Michael Lewis寫了一本“橡皮擦計畫”(The Undoing Project: A Friendship that Changed Our Minds)。這位暢銷書的作者怎麼會寫兩位心理學家的故事呢? 他講的是Amos TverskyDaniel Kahneman的故事,大家比較知道Kahneman,他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也是暢銷書“快思慢想”的作者。當Kahneman得到了諾貝爾獎,他仍然認為這個獎項應該是他與Tversky共同獲得(當時Tversky已經過世,而諾貝爾獎不頒給過世的人)。他和Tversky的個性南轅北側,但是兩人合作、共同進行了一個又一個解開人類心智之謎的研究,他們兩個從相遇到合作,到晚年的關係生變,的確是個小說的好題材。

 

    做學問有時是很孤單的,如果能夠有人一起討論、一起研究,是很有幫助的,更重要的是兩人互相激勵、互相扶持,讓研究得以長久的堅持下去!KahnemanTversky的故事最有意思的就是兩個個性極端不同的人可以長時間的合作,做出那麼驚人的研究成果!無獨有偶,我最近又發現了另一組這樣完全不同個性但又合作研究的學者:Robert SchlaiferHoward Raiffa

 

    Sharon Bertsch McGrayne的“The Theory That Would Not Die”講的是Bayes Theorem 重新受到重視,改變了機率和統計學面貌的故事。Schlaifer最早是歷史學家,一輩子只上過一門統計的課,Raiffa是數學家,被稱為“Mr. Decision Tree”。SchlaiferRaiffa個性完全不同,McGrayne的形容是“They were polar opposites”。SchlaiferRaiffa找到Harvard Business School,他們對於Bayes Theorem的研究應用在管理和經濟學,不僅改變了傳統數學家和統計學家的看法,也把Bayes Theorem帶進了各個領域,改變了世界。

 

    我深信做研究時,找到好的合作夥伴是非常重要的事。我自己就受益於我的夥伴很多,我也鼓勵大家做研究時要有好的夥伴,好的團隊。

 

Tversky/KahnemanSchlaifer/Raiffa的故事告訴我們:找好夥伴的重點在於志趣相同,但未必是個性相合 - 這恐怕也是一般人比較困難做到而會喪失一些寶貴機會的地方吧!

 

    范仲淹有一篇“淡交若水賦”,說的真好:“如切如磋,自契激揚之義;同心同德,孰分清濁之姿”!

 

(這裡的所有文章都留存於Blogger中的「專業人士的自我修練」)

(專業人士:14)

永續發展不只是環保節能!

        很多人一談到永續發展就想到 環境保護、節能減碳,事實上 永續發展涵蓋之廣,牽涉之多,遠不止於此,看看聯合國在 2015 年推出的 17 項的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就可以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