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福祉,所以願意去承擔風險,因此我們經常用的(可是比較負面的)風險的定義:
Risk = Probability of failure
x Consequence of failure
Risk = Probability of an event
x Consequence of an event
(風險管理:11)
人類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福祉,所以願意去承擔風險,因此我們經常用的(可是比較負面的)風險的定義:
Risk = Probability of failure
x Consequence of failure
Risk = Probability of an event
x Consequence of an event
(風險管理:11)
Peter Bernstein在他的Against the Gods這書本中講到「風險」(risk)這個字,是源出於義大利文中的(risicare)。在這個意義上,風險是一種選擇,是人們在採取行動時的判斷與抉擇。
中文「風險」的「風」字用得真好,充分顯示出「風險」所隱涵的不確定性,我們也很自然的就從「風」字想到了船隻航行中的不確定性。如果人類只會順風而行,那就很難征服大海,也不會有大航海時代那些遠渡重洋的壯舉。航行不能只是順風而行,逆風也要能行。如果大家不熟悉 Bernoulli Equation的應用,從America’s Cup的轉播中也可以看到選手們如何在順風段中、逆風段中,都能掌握風向和船首與帆的位置,勇往前行!
這就是我們講「風險管理」的基本精神:御風而行。
現在大家談風險多半只看到負面的影響,往往忽略了風險中選擇的本質!目前已經廣為人知的「黑天鵝」(Black swan)理論,這本書的作者Taleb其實在書中也經常提醒讀者「黑天鵝」不一定都是壞的,也有好的「黑天鵝」。他的投資理論最精簡的摘要,就是把80%放到風險極低的領域,20%放到高風險也可能高獲利(黑天鵝)的地方!
什麼事都不做,就沒有風險,冒險盲動,會招致損失毀滅,我們必須充分了解「風險」的意義,知道如何評估,衡量其中得失,從不確定的事件中選擇正確的行動,追求最大的福祉,這就是「風險管理」的精義。
(風險管理:10)
上週我們討論專案管理的理論與實務時,張瑞仁技師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對專案系統性地瞭解、推動、管控,其能力就是跨界整合……甲方和顧問機構都該站高一點,培養看全局的能力。」這真是經驗豐富的專家所提出的寶貴心得!
IPMA的職能基準(competence baseline)提出了20項技術能力,15項行為能力和11項環境能力作為專案管理必須具備的能力。PMI的系統則有5個專案過程對應到10項知識領域。無論哪一個系統都顯示專案管理是一個複雜的工作,那麼如何培養統覽全局的觀念和能力呢?
下圍棋的朋友都知道,高手對決的時候,大家技藝相差不多,比的就是「大局觀」。要有清楚的形式判斷,才能決定下棋的方向:當情況好的時候,就平穩控制局勢,不急不躁,順利走向終點獲取勝利;當情況不利的時候,就要毅然打出「勝負手」,一決雌雄,反敗為勝!
針對專案管理觀看全局的做法,每個專業人士都有自己的方法,在這裡我很願意把我自己養成的一個習慣來和大家討論 - 對於每一個專案,我總是在問:這個專案目前最需要注意的是哪三件事?
當我問這個問題時,就把自己從成堆的數字和報表中跳脫出來,重新審視這個專案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都以數字為依據,但是我們要看到數字不曾給我們的重要訊息,而我們也經常從這樣的檢視中得到出乎預期的答案!因為我一直是這樣提醒自己,不要見樹不見林,所以我也總是請我們所聘請的專案管理顧問回答我這個問題:這個專案目前最需要注意的是哪三件事?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請想想你管理專案的時候如何見樹又見林!
(專案管理:3)
很多人一談到永續發展就想到 環境保護、節能減碳,事實上 永續發展涵蓋之廣,牽涉之多,遠不止於此,看看聯合國在 2015 年推出的 17 項的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就可以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