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風險補償:風險管理的一個盲點

 

在〝風險之書〞(Against the Gods) 這本書中,Peter Bernstein說:「我們對風險管理的信心鼓勵我們冒了本來不會冒的險」。 (Our faith in risk management encourages us to take risks we would not otherwise take.)

 Peter Bernstein用了John Adams的研究來做說明:安全帶的使用反而鼓勵駕駛人開車更橫衝直撞,結果是發生意外的次數增加了,減少的只是重傷害的程度。 Adams在他的 〝風險〞 (Risk) 這本書中反覆強調了〝風險補償〞(risk compensation)的概念 - 很多安全措施的效用卻因為人們更願意去承擔風險而被抵消掉了!

 我們這裡要問的就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在我們處理的問題中,是不是因為有了風險管理機制就願意冒更多的風險?或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問:我們是不是因為有了風險管理機制反而就更疏忽了潛在風險發生的可能?

 大家可能對猴硐至瑞芳段發生邊坡崩塌的事件記憶猶新。台鐵在2019年完成全線邊坡檢查,列為最危險A級的沒有,B級疑似不確定17處,C級與D級無明顯不穩定與處於穩定的邊坡將近5000處。發生事故的邊坡列為C級,去年年底事故發生後被提升至A級。

 我們不評論這個系統的分級是否適當,也無意討論這件事情的責任問題。我們只是想藉這一個事件提醒大家:雖然有了一個風險管理的機制,我們還是要正確看待並且應用這個系統,從風險評估中找出風險最高的地方陸續加以處理,同時非常謹慎監測所有被檢視過的地方。我們不能因為有了風險機制,沒有看到明顯且迫切的危機,就喪失了警覺心,這樣無異於我們因為有風險管理的機制而產生了新的風險,造成了〝風險補償〞的現象,使得風險不會因風險管理系統的建立而降低!

 

(風險管理: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永續發展不只是環保節能!

        很多人一談到永續發展就想到 環境保護、節能減碳,事實上 永續發展涵蓋之廣,牽涉之多,遠不止於此,看看聯合國在 2015 年推出的 17 項的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就可以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