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

專家的傲慢

 

 〝專家的傲慢〞,這是我國旅日棋士王銘琬在他寫的「棋士與AIAlphaGo開啟的未來」這本書中所發出的感概! 

王銘琬的棋風本來就以詭譎多變著稱,日本棋壇頭銜最多的棋士趙治勳就曾說一流高手中最接近AI棋風的就是王銘琬!此外王銘琬還親身參與圍棋AI軟體的開發,所以他應該是棋士中探討AI在圍棋應用的最佳人選。

 2016年三月AlphaGo與圍棋界的頂尖好手李世乭對戰,AlphaGo最終以四比一獲勝,震驚了全世界!AlphaGo的開發團體表示,AlphaGo系統具有橫跨其他領域的「通用性」,更讓世界期待AI未來在各領域也能發揮作用。

 當人們深深震驚於AI的棋力,看到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下法竟然一一被突破,不禁感到迷惘徬徨。過去高段棋手解講圍棋時,胸有成竹,滔滔不絕,不知不覺中忘記了謙虛兩字,現在看來當時講的卻又不堪一擊!

 王銘琬認為當專業領域發生重大紕漏時,社會大眾才發現專家所了解的知識其實只是該領域的冰山一角。但是,只要社會依然需要這個領域,又會漸漸回復原狀,因為現況的架構和思考的方向就是這些專家構築起來的!專家也因此沉迷於自己打造出來的成功模式,無法面對時代的變化,彈性有效地改變自己的想法!

 圍棋有清楚的規則,有明確的勝負判斷,對於專家來說勝負是一清二楚的,而對AI的震撼也是無比的強烈,王銘琬對於專家的傲慢這個認識是何等的深刻! 

人的運算能力自然無法和AI相比,但是專業人士處理自己領域的問題時,是不是也有專家的傲慢呢?

 想想日本昭和時代的棋士藤澤秀行那句超越圍棋領域,膾炙人口的名言:「如果圍棋的深奧是一百,那我所了解的頂多只有六。」對於一個叱吒風雲,家喻戶曉的人物,講出這樣的話,不斥是對專家的傲慢最深沉的反思吧! AI提醒了我們這不是藤澤秀行的過謙之詞,人類所能了解掌握的就是如此!

 

 

(思考方式與判斷:5)

2021年4月20日 星期二

溫水煮青蛙

大家都聽過溫水煮青蛙的比喻,在Wharton的組織心理學家Adam Grant在他的新書Think Again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中提出了質疑:青蛙掉在溫水中,當溫水加熱時難道不會跳出來嗎?青蛙掉到滾水中,難道不會受傷甚至跳不出來嗎?

Adam Grant這本書講的就是要人重新審視習以為常而且視為理所當然的做法和想法。

他又舉了一個森林火災的例子,在1949一場森林火災中的領隊,在30呎的烈焰中朝迎面而來火勢的方向用火柴燒出一條火巷,他沿著地面,逆向快跑衝出火場而脫困。為了跑得更快,他拋棄了所有的工具裝備。他不只是拋棄了過去訓練和經驗培養出來的做法,他甚至也拋棄了身為消防員的身份認同!

不只是過去的想法、做法,值得重新思考,面對新的事物,也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

他舉了一個自身的例子:他進哈佛之前和一群朋友把當年1/8的新生用網路連接在一個〝e-group〞之中,當他們都順利進入哈佛之後就放棄了這個平台,然後把這個網站關掉了。他當時認為這個e-group是為了他們自己交新朋友用的;他們完全沒有想到別的學校的人也有興趣用這個平台,而有興趣也不只於學校理的事情;他們更是以為網路只是用來連接遠方的人們,當大家在近距離來往的時候,是不需要這樣的平台。

 剩下的故事大家就應該很熟悉了:在同一個校園之中,五年之後,他們的學弟Mark Zuckerberg基於類似的概念創辦了Facebook

 Adam Grant對沒有創立Facebook這樣的大公司不無遺憾,不過從他得到的教訓和經驗所寫的這本書,還是很值得一讀 -至少我們應該再想想書名給我們的提示:Think Again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

 

 

(思考方式與判斷:4)

 


2021年4月13日 星期二

專業服務公司的公司治理與專業倫理

 

天下雜誌720期的封面故事是「台股之狼:康友假財報背後的貪婪事件」,在這期中有兩篇討論到簽證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文章(pp.70-77)。

 在這裡我不做任何的評論,因為(1)事件還沒有完全結束;(2)沒有全面而完整的資訊;(3) 我沒有足夠的會計專業來對此評斷。即使我們沒有會計的專業,但是從專業服務公司專業倫理與公司治理的角度來看,這個事件仍然有參考的價值。專業人士可以把這期天下雜誌,尤其是這兩篇文章找來一讀,想一想下天下雜誌專訪會計師事務所高層文章最後的一段問答(p.72),看看自己在這樣的處境中會如何應對?

  

問:從康友案得到什麼教訓?

 答:兩岸政治情勢跟疫情蔓延,提高審計工作的挑戰,若連官方文件真偽,我們都要再花時間去驗證,審計成本就不只現在這樣。當審計成本大幅提高,我們只能轉嫁出去,結果是調高公費。

台灣會計師公費跟其他國家比偏低,現在能維持這樣,是大家擠壓得很厲害,把人力用到極致,長久下去不是好方式。

會計師變成市場多空大戰的犧牲品,絕非市場之福。社會要合理期待會計師,會計師不是superman(超人),可以上天下海,什麼都查得出來,我們沒有公權力,很多查核受到限制。

 


(專業倫理:2)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重大公共工程都要做風險管理嗎? - 重讀「4444億的教訓:台北捷運」有感

 (這篇文章寫於4/2太魯閣號事件發生前的早上,事後我沒有修改補充這篇文章的內容,還是要請大家想一想風險管理這個問題。)

最近有幾位工程界的朋友在撰寫回憶錄,於是讓我拿起「4444億的教訓:台北捷運」重讀一遍。

台北捷運本是在國人深切期盼下開始興建的,但是在建設的初期,施工造成了交通的混亂,工程又發生了一些災變和事故,所以到後來木柵線結構裂縫,電聯車火燒車的事件發生,至此台北捷運也成了眾人交相指責的對象,兩位採訪捷運新聞的記者劉寶傑、呂紹煒也因此在1994年出版了這本書。

 在這本書中不斷的看到台北捷運是以做世界第一流的捷運期許。我們做為參與台北捷運的工程師也現親身體驗這樣的精神,同時也看到許多新的制度和做法被帶進了捷運工程,對台灣日後的工程造成許多重大的影響。舉例來說,台北捷運局就非常強調「品質保證/品質管制」(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QA/QC)的重要,不只有專責的單位負責,參與的顧問和廠商也投入大量的資源去做好QA/QC的工作。

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台北捷運初期似乎對「風險管理」著墨不多,至少相對於QA/QC,捷運局並沒有對於顧問和廠商提出太多有關風險管理系統性的要求。這裡我們就不禁要問:重大工程建設是否都應該建立一套風險管理的系統?

 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值得大家仔細思索,提出一個答案。不過,我要強調的是也許我們對是否建立一個完整的風險管理機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我們不認為建立一個「風險矩陣」就是風險管理,我們也不認為大地工程的監測系統就是風險管理,我們過去一直強調的是要了解我們處於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中,沒有任何事情可以百分之百確定,這就是風險意識,與這種意識相對應的就是機率決策思考(probabilistic thinking decision)習慣的養成與建立,當我們知道天下沒有絕對的事,我們處理的工作就是在概率、機會和取捨之間做決定,有這樣的充分的認知,我們才會不斷的吸收資訊、追根究底,保持高度的警覺和彈性,才能提高成功的機率!

台灣的重大公共工程建設,多年來備受批評指責,近日桃園機場第三航廈的多次流標工程延誤又是一例,現在我們是不是要認真思考一下:重大工程建設是否需要建立起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 至少是具備一些機率思考的風險意識呢?

 


(風險管理:16

 

永續發展不只是環保節能!

        很多人一談到永續發展就想到 環境保護、節能減碳,事實上 永續發展涵蓋之廣,牽涉之多,遠不止於此,看看聯合國在 2015 年推出的 17 項的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就可以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