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8日 星期二

從系統的基礎模型找出陷阱,看到機會!

  

Peter Senge以系統動力學的觀念為基礎,寫出了〝第五項修練〞。他在書中強調系統的基礎模型(archetype)是洞察人與組織結構的關鍵。

 

〝第五項修練〞名滿天下,但是也有人在看這本書時覺得有些名過其實,尤其他提出的九個系統基礎模型中,例如「捨本逐末」、「惡性競爭」…,似乎也是老生常談。

 

我認為〝第五項修練〞的主題是學習型組織,但是工具用的是系統思考/系統動力學。如果沒有對系統動力學有基本的認識,看這本書時就不容易有共鳴。系統基礎模型看似平常,但是放在系統動力學的架構中,使我們更容易看出問題所在,也更容易找出解決之道,而這些基本的系統動力學的概念就是我們曾經討論過的組織系統的特性和系統思考語言的三個基本要件:「不斷增強的回饋」(reinforcing feedback),「反覆調節的回饋」(balancing feedback),和「時間滯延」(delays)。

 

我們以Peter Senge所說的「飲鴆止渴」(Fixes That Fail)為例來看他是如何應用系統基模的:

 

當人們碰到問題時,會採取一些措施,但系統似乎很頑固,每年都產生相同的行為,這種常見的系統陷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治標不治本〞。有許多短期有效,長期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就是這種狀況。例如以貸款的方式支付利息,在日後必須付出更多的利息。

 

如果在系統動力學的圖解來看來看更為清楚,在這裡只好用文字來表述:就是有問題,即產生對策,也許一時解決了問題,但是「時間滯延」產生了後遺症,使問題又更嚴重,如果還採取相同的對策,問題就更難解決了!

 

所以管理方針就是把眼光凝聚在長期焦點。如果可以,完全屏除那種短期對策,除非那種對策只是為了換取時間,以尋求妥善的長期解決方案。

 

這是一個「時間滯延」的例子,「共同的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則是一個有關迴路的例子:

 

這種狀況在公共資源的使用上最為明顯。很多礦產和漁產,因為過度的濫採和濫捕,使得資源耗竭,最後所有的人都受害。

 

在系統動力學來看,這就是只有「不斷增強的回饋」,而沒有反覆調節的回饋。

 

所以管理方針就是由參與者或外部力量設計出一個調節機制,也就是調節的迴路,使得大家得以公平合理的共同使用資源。

 

這些例子看起來都很簡單,真實的世界複雜多了,不是一眼就可以看穿,所以這就更需要系統思考來找出問題。更麻煩的是,複雜系統問題的解決常常是違反直覺的,只有經過清楚的分析才能把問徹底解決。這就是系統動力學真正最有用的地方!

 

 

#系統的基礎模型  #系統動力學  #第五項修練  # Archetype  #SystemDynamics  #TheFifthDiscipline

 

(這裡的所有文章都留存於Blogger中的「專業人士的自我修練」。這是第101篇,「系統思考」的第8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永續發展不只是環保節能!

        很多人一談到永續發展就想到 環境保護、節能減碳,事實上 永續發展涵蓋之廣,牽涉之多,遠不止於此,看看聯合國在 2015 年推出的 17 項的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就可以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