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在今年上半年陸續出了兩篇報告,引進了“綠天鵝”這個名詞和概念。“綠天鵝”的說法很明顯是和“黑天鵝”做一個比對,“綠”特別強調的是氣候與環境的變遷。BIS認為氣候變遷終將發生,最終有可能會造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因此各國的政府和中央銀行都必須做好準備,應對未來可能的危機。
從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的角度來看,“綠天鵝”雖然是金融界提出的一個概念,但是對其他領域(例如工程、防災)的風險管理,仍然有很多啟發:
(1) 風險最基本的定義是:
風險 = 破壞發生的機率
x 破壞產生的後果
risk = probability of failure x consequence
在綠天鵝的概念中,氣候變遷發生的機率極高,甚至是一定會發生,只是不知道什麼時間會發生。因此在處理破壞的機率時,要考慮隨著時間的推進,破壞的機率會隨之改變。當破壞的機率是一個時間的函數,風險(甚至後果)也應該都是被視為時間的函數,從量化(quantified)風險分析來看,風險管理因此變成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動態的問題。
(2) 根據風險最基本的定義,一般在機率或後果趨向極端(極大或極小)的時候,處理方式會傾向以四種情境來選擇對策:
(i) 發生機率小,後果不嚴重:幾乎可以忽略不處理。
(ii) 發生機率高,後果不嚴重:因為付出的成本可能也不高,所以應該馬上處理掉,例如家門口有一個小坑洞,不小心就會跌倒,應該就儘速舖平。
(iii) 發生機率小,後果很嚴重:因為機率極小,不易估算甚至估算值是沒有意義的,重點就在事前的決策和事後的管理。例如興建一個大型水壩,在決定是否興建時就要做非常仔細的評估,建成後要持續縝密的監測。至於說人力不可控制的事件中,機率極其渺小而後果又極其嚴重的重大事故,往往也不會納入分析之中,例如彗星撞地球。
(iv) 發生機率很高,後果很嚴重:這就是“綠天鵝”了!BIS的建議是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要預做準備採取相應措施,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那就是所謂的“調適”(adaptation);若從根本來減少排碳,控制地球的暖化,那就是風險管理中預防以及減輕(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災害的發生。面對“綠天鵝”這種日益迫近的風險,我們是不是要有新的想法與對策呢?
這篇短文只是一個初步的看法,但是“綠天鵝”的概念的確值得我們認真去研究
(風險管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