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7日 星期二

為什麼系統可以運作?

  

一部機器,一座森林,一個社會都是一個系統,為什麼這些系統可以運作而且維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這是系統動力學想要回答的問題,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就能夠幫助我們找出當系統出問題時的解方。

 

系統動力學需要一些數學工具和電腦程式來解釋各種現象,也會用到一些圖形(stock-and-flow diagram)來說明。這其實就是進入系統動力學的一個門檻。但是即使沒有這些工具,從過去成功解決的問題中,系統動力學也歸納出一些有用的觀念。

 

從系統動力學的觀點,認為一個系統可以運作,並且維持一段時間,有三個重要的因素:韌性(resilience),自我組織(self-organization),和階層(hierarchy)。

 

韌性最簡明的解釋就是指一個系統遭受擾動後恢復運作的能力。相對於韌性的是脆弱和僵化。從系統動力學來看,就是因為有很多回饋迴路(feedback loop)會使系統受影響後還能恢復。人體就有很強的韌性:可以抵擋許多外來的入侵,可以忍受不同的溫度,可以從不同的食物中攝取營養。但是韌性和靜態的穩定是不同的。穩定是平日看到的,韌性是受到擾動後才察覺的。但是人們往往因為追求穩定或提高生產而犧牲韌性:注射賀爾蒙的乳牛可能提供更多的牛奶,但會失去了一部分的抵抗力;大規模單一樹種的造林更容易受到外來事物入侵…。從正面來看,我們要做的是加強系統的韌性:努力保存自然的生態系統;鼓勵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免疫力,而非僅僅治療疾病;在社會救濟的計畫中,是提高就業的機會與提升工作的能力,而非只是提供物質上的資助。

 

自我組織指的是一個系統能使自己的結構更為複雜的能力。自我組織的能力能使系統多元化、複雜化、進化。系統理論認為更為複雜的系統經常始於一些簡單的規則。科學就是一個自我組織的系統。整個機率的理論就始於三個不辯自明的公理(axiom),從這三個公里所做出來的推論,今天廣泛運用在各個領域之中。生物的世界是如此多樣,但也是起始於被封裝在DNARNA中一些基本組織的規則。我們經常把系統自我組織的能力視為理所當然,但有時更為了提高生產力和維持穩定而抑制了系統中自我組織的能力。學校的教育是否限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經濟政策是否傾向於大企業的利益而非新創事業的發展?

 

系統動力學認為一個系統可以維持的另一個因素是系統的階層。簡單的說就是一個系統是由一個個子系統組成,而每個子系統又都有自己的子系統,就這樣層層組織起來。軍隊是一個系統,公司是一個系統,生態是一個系統,這些系統就是由下面的子系統所建構起來。因為子系統之間的各部分的關係比和系統外的分子更為密切,系統中所蘊含的大量資訊就不需要放在每個分子身上,而是放在一個個子系統中。而系統要能長存,就是讓這個階層制度巧妙的平衡各個子系統的利益,自由程度和應負的責任,既不能太鬆弛,又不能太嚴密。學校是一個例子,學生若不以求知為目的(這是學校這個系統的目的),就可能作弊或做出違反紀律的事;大學管的太嚴,就可能限制了創造性的研究。

 

我們手邊也許沒有系統動力學的工具來展示如何得到這些特性,但這些結論都發人深省,也都可以應用在我們的工作當中。

 

(這裡的所有文章都留存於Blogger中的「專業人士的自我修練」)

(系統思考: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永續發展不只是環保節能!

        很多人一談到永續發展就想到 環境保護、節能減碳,事實上 永續發展涵蓋之廣,牽涉之多,遠不止於此,看看聯合國在 2015 年推出的 17 項的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就可以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