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8日 星期二

“大數法則”怎麼變成了“小數原則”?

  

    我們進行任何工程之前,都必須進行地質調查,而每一個地質調查只能進行有限數量的鑽孔和試驗,工程師必須根據這有限的資料做出分析,設計和判斷。當我們問負責地質調查的工程師,他怎麼確定他的鑽孔孔數和試驗數量是足夠的,大多數的工程師大概只能回答:這符合法規的要求。

 

    許多統計的理論都是根據“大數法則”(Law of Large Number)。大數法則簡單的說是敘述相當多次數重複驗的結果的法則,根據這個法則,樣本數量越多則其統計性質(statistical properties)則能達到任意的精確程度(arbitrary degree of accuracy)

 

    很可惜,在真實的世界中,我們得到的資料是遠遠不足夠的,就像大多數的地質調查(Christian, 2004)Tversky Kahneman (1971)就觀察到這個現象。他們認為人們經常無法得到足夠的資料來做有效的推論,但是人們的行為卻是表現出他們已經有足夠的資料。這個現象Tversky Kahneman稱之為“小數原則”(Law of Small Numbers)。「快思慢想」有一章題目就是「小數原則」,Kahneman還做了兩個結論:

 

    “對小樣本誇大的信心只是一般錯覺的例子之一。我們對訊息內容的注意力,大過訊息的可信賴度。”

 

    “統計產生許多觀察看起來具因果關係的解釋,但是它其實沒有解釋力。這個世界許多事實是來自機率,包括取樣的意外在內。”

 

 

(這裡的所有文章都留存於Blogger中的「專業人士的自我修鍊」)

(判斷: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永續發展不只是環保節能!

        很多人一談到永續發展就想到 環境保護、節能減碳,事實上 永續發展涵蓋之廣,牽涉之多,遠不止於此,看看聯合國在 2015 年推出的 17 項的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就可以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