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判斷失誤的關鍵字:heuristics

 


    Kahneman在「快思慢想」中用了很長的篇幅探討heuristics,甚至在附錄中放進了一篇在學術期刊發表的論文,而這篇論文是諾貝爾委員會在討論他的貢獻時所引用的文章:“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Tversky & Kahneman,1974)

 

    Heuristics很難翻譯。 Wikipedia稱為“啟發法”,但是又說或稱“策略法”、“助發現法”、“啟發力”、“捷思法”、“拍腦袋”等。教育研究院翻譯為“經驗法則”,但是也列出了“直觀推斷”、“試探法”等不同的翻譯。中文的「快思慢想」直接翻譯成「捷徑」,說實在的,不看定義還真不知道「捷徑」講的是什麼!

 

    Kahneman書中是有說明的(P.98),清楚明白:

 

   The technical definition of heuristic is a simple procedure that helps find adequate, though often imperfect, answers to difficult questions. The word comes from the same root as eureka.(可惜中譯本翻譯中 ”…「一個比較簡單的程序」,它能幫助兩個困難的問題找到合適、但有時是不完美答案的方法 其中這‘兩個’真不曉得是從哪裡跑出來的? P.140 )

 

    Tversky & Kahneman(1974) 是一篇影響深遠的論文,即使在與他們領域相差甚遠的大地工程界,Hynes & Vanmarcke(1977)年的論文中都引用了他們的文章。此篇論文對我這個工程師來講,還算看得懂,條理也十分清晰,雖然「快思慢想」加了些新東西,但是討論heuristics,還是這篇論文講的清楚。

 

    這裡我們不討論heuristics是什麼以及它如何造成我們一些判斷上的失誤。簡單的說, Kahneman在他書中告訴了我們是他的理論:「系統一」是快的思考,「系統二」是慢的思考,而「系統一」對我們深具影響力,是我們很多選擇和判斷背後主導力量。進一步來說,有時我們必須放慢下來,讓「系統二」來操控!

 

 

(這裡的所有文章都留存於Blogger中的「專業人士的自我修鍊」)

(判斷:6

 

2022年7月12日 星期二

The sky is the limit

  

    近年許多國際組織 (例如: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 World Federation of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s) 都非常重視年輕專業人士的發展,希望經由各種組織和活動,幫助年輕人做好充分的準備,承擔更多的責任,來面對這個日益複雜的世界將遭遇的各種挑戰。

 

    台灣也在努力推動各項幫助青年成長發展的工作,看到這些工作蓬勃的展開,我們如何幫助年經的專業人士,成了我近來一直思索的一個問題。

 

    首先我認為應該幫助年輕人建立正確的心態,積極進取,努力向上。台灣雖然沒有「躺平」的現象,但「草莓族」之譏早已存在多年。銀行家盧正昕董事長有一次在一個大學演講時,就有人提問說現在上位的人不退,後面的人沒有機會向上提升。盧先生告訴年輕人,在上位的人也是經過多年的努力才得到他現在的位置,機會不是靠人讓出來的,天下是要靠自己打出來的!

 

    我們應該支持年輕人勇於嘗試,努力創新。不只一次被諾貝爾評獎委員會詢問的施敏教授曾說諾貝爾得獎的年齡常常是六、七十歲,但是許多科學獎的得主,他們主要的貢獻都是在35歲前就完成的!因為在那個年齡,已經受完良好的基本訓練,又有一些經驗,但是對於所作學科的想法還沒固定下來,仍然充滿了想像。施教授的flash memory就是他在35歲前發展出來的。

 

    我認為我們應該鼓勵年輕人要有膽識,敢於挑戰傳統,挑戰權威。今年夏天讓我深感遺憾的就是Celtics沒有拿下NBA總冠軍,止步於東區冠軍。但是Celtics能從季前完全不被看好,一路過關斬將,教練Ime Udoka的激勵發揮了驚人的效果。他當年在Spurs就告訴Kawhi Leonard面對那些超級巨星時“Don’t give them too much respect”,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Kawhi Leonard放開手去打,幫Raptors拿下一座NBA總冠軍。Udoka拿這個精神激勵了CelticsJayson TatumJaylen Brown讓這個球隊能夠一路出人意外的拿下東區冠軍!

 

    對於年輕人,我始終覺得我們應該要有信心,不要老是想去指導他們,他們需要機會,但不需要優待;他們需要支持,更需要鼓勵。

 

UdokaCeltics的年輕球員說的一樣,我們也要不斷提醒年輕人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老話:

 

The sky is the limit

 

(這裡的所有文章都留存於Blogger中的「專業人士的自我修練」)

(專業人士:13)

2022年7月5日 星期二

Quantity has a quality all its own

 Quantity has a quality all its own

 

    「大數法則」 一個基本的條件是樣本數要夠多,但是許多人誤用了「大數法則」,在樣本數並不足夠的狀況下做了過多的推論。當我們討論「大數法則」的誤用時,好友朱家昌神來一筆引用了這句 Quantity has a quality all its own

 

   可惜這句話並不好翻譯,也沒有確定的出處。很多人認為這句話是出自史達林。二次大戰期間,蘇軍坦克的性能遠不及德軍的坦克,史達林認為只要坦克的數量夠多,最後還能贏過德軍的坦克,得到戰爭的勝利。

 

    長期一起研究風險的好朋友趙曉周也試著找出Quantity has a quality all its own 的翻譯。他認為大家比較熟悉,也很接近原義的應該是“量變造成質變”!網路上也很多人贊成這樣的說法。

 

    我試著把這句話看成:數量夠多時自有其一定的意義。

 

    不過當我們回到工程師研究地質調查的工作上,經常有一堆資料,例如試驗數據,但是如果這批試驗數據本身的品質是有問題的,此時,數量多仍能提供我們有用的訊息嗎?

 

    進一步來看,當我們試驗數量品質沒有問題的時候,數量多能夠幫助我們降低整個系統的不確定性嗎?我們從實際工程修築路堤的地質調查結果來看:系統性的誤差(systematic error)是不會因數量多而被排除,空間變異性(spatial variation)的不確定性則是可以因數量多而被平均掉(averaged out)

 

    我們做決定時總希望手邊有足夠的、高品質的數據,可惜真實的世界中這樣理想的狀況並不常有。所以我們必須了解資料的質與量,這樣我們才可能不會做出太離譜的決策吧!

 

 

(這裡的所有文章都留存於Blogger中的「專業人士的自我修鍊」)

(判斷:5

永續發展不只是環保節能!

        很多人一談到永續發展就想到 環境保護、節能減碳,事實上 永續發展涵蓋之廣,牽涉之多,遠不止於此,看看聯合國在 2015 年推出的 17 項的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就可以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