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系統思考 System Thinking

 

當我們遇上困難複雜問題的時候,我們場經常要藉著系統思考來處理這些難題。但是系統思考並不是像字面上的意義那樣淺顯明白,系統思考是源於1970年代MIT Prof. Jay Forrester所創立的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這套學說成功的解釋和處理了許多重大的問題,因此,直到今天還是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之中。只是後來系統動力學用到了許多的數學和電腦程式,使得大家對系統思考疏遠了,其實系統動力學許多有用的基本概念是無需數學和電腦的。

 

甚麼是系統?簡單的說就是由一群元素組成,彼此之間互相關聯,互相影響,使得這個系統有自己的行為模式,當外界對這個系統產生影響時,系統也會產生相對的回應。一部機器、一座森林、一個社會都是一個系統。一盤散沙算不上是一個系統,雖然由許多砂礫組成,但彼此之間不關連,也不會對外力有反應,多一顆,少一顆砂礫也不造成影響。

 

有許多的時候處理問題就是因為沒有看出系統的特性來對症下藥,反而治絲益棼。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下降,是因為對手的價格策略嗎?是要做更激烈的價格競爭,還是改善服務品質,提升技術能力?疫情期間,百業蕭條,對策是檢討開放政策,還是發放振興券?

 

我們很多時候沒辦法解決問題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被教導用分析拆解的方式去處理問題,然後用我們推理的能力,去找到每一塊我們可理解事物的原因和效果,讓我們誤以為這些單一的元素是造成問題的基本原因。

 

系統思考提供了另一套方法來看世界。系統思考的人不是放棄了用分析拆解的方法來看世界,就像我們研究天體,是用望遠鏡來看;看微生物是用顯微鏡來看。兩種思考的方向,讓我們把世界看得更清楚。

 

Dana Meadows說得好,她認為當這個世界變得如此混亂,更為擁擠,更多的連結,更多的相互依存,更麻煩的是變化得又比以往更快的時候,多一種觀點看世界是件好事,系統思考讓我們對整個系統有更好的掌握,同時,

 

   強化了我們對系統中各部分的了解;

   看出各部分之間的關聯;

   不斷探詢在不同情況下,未來可能的情境;

   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更有創造力,更有勇氣來重新設計這個系統。

 

系統思考幫助我們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這裡的所有文章都留存於Blogger中的「專業人士的自我修練」)

(系統思考:1)

 

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專業服務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名稱

 


 

許多管理學者認為:人是不應該被管理的(managed),所以使用〝經理〞(manager)這個職銜時也應該特別小心。

 

Charles Handy有一個很簡明的表述:〝I now believe that WORK needs to be ORGANISED , that THINGS should be MANAGED , but that PEOPLE can only be encouraged , inspired and LED.〞因此他也認為在以人為本的組織中,例如大學、教會或是專業服務公司中,很少有manager來做為負責人的職稱,用的是dean , bishop,或是partner , directorteam leader

 

在專業服務公司,職稱的確比較容易解決,不論是合夥制或是公司制,都有適切的名稱來描述這些專業人士以及所負責的領域,有的用senior partner/partner;有的用managing director/director/practice leader ; 也有的用principle/associate

 

專業服務公司對人是不應該被管理的這個概念是很明確的。近來越來越多的人,對〝人力資源〞這個名稱也很有意見。例如Charles Handy在寫給他孫子的書中,有一章就是 ”You Are Not A Human Resource”。寫”The Firm of the Future”Paul DunnRon Baker更進一步的強調人並不是〝資源〞,人在本質上和石油、煤炭這些資源完全不同 - 雖然他們用的 ”human capital”我也看不出來又好在哪裡。

 

對於專業服務公司,除了〝人事部〞、〝人力資源部〞,還有沒有其他更合適的名稱?〝人才發展部〞(Talent Development Department)? 文字所隱含的意義是重要的,專業服務公司在這個問題上可以好好想想!

 

 

(這裡的所有文章都留存於Blogger中的「專業人士的自我修練」)

(組織:2)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Dunbar’s number:150

 


 英國的人類學家Robin Dunbar1990年代提出了知名的Dunbar’s number:150。他認為150是我們親身認識,可以信任而且情感上相互關聯的最多的人數。他是以人類學家的研究提出這樣的數目,他認為這是我們身為人這個物種的極限。

 

Dunbar認為人類親密的程度是以三為倍數而向外擴散:我們大概只有5個最親密而信任的朋友;有15個好朋友,是我們喜歡常在一起的朋友;有45個是我們工作在一起或偶爾見面的朋友;135個大概是還保持聯絡的朋友。取其近似,Dunbar’s number: 150,就是這樣估算出來的。

 

Dunbar’s number三十年來爭議不斷,尤其是社群媒體出現之後更是受到質疑。Dunbar提出這個理論的時候,是以135人做為我們寫聖誕卡對象的數目,現在不僅很少人寫聖誕卡,疫情期間,連電子賀卡都少了很多。相對的,Facebook興起,我們可能有上千個〝朋友〞,上萬人看過我們的貼文,但是Dunbar對此也在TED上提出了看法,他認為即使進入了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真正願意經常維持聯繫的還是150人左右。他是從人類腦部的結構做為研究的出發點,科技雖然不斷進步,人還是沒有什麼改變。

 

Dunbar’s number:150在管理和組織上有很重大的影響:我們要如何打造一個〝小而美〞,small is beautiful,的核心,這個核心的成員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然後再從這個核心逐步向外發展建立起更完整更大規模的團隊。〝三〞是一個奇妙的數字,而的確許多組織(像軍隊)是以3為倍數在成長擴散的。

 

數字也許是近似的,概念的確是值得深思的。

 

 

(這裡的所有文章都留存於Blogger中的「專業人士的自我修練」)

(組織:1)

 

2021年11月9日 星期二

工作與生活

  

Charles Handy是一位英國的管理學大師,著作等身,2019年在他86歲的時候他寫了一本〝21 Letters on Life and Its Challenges〞,文筆簡潔明快,內容發人深省。他在書的扉頁寫道這本書是為他的孫兒孫女所寫,也難怪這本書不只是看到他人生智慧的結晶,更看到他溫馨動人的提醒與叮嚀。Charles Handy過去對於工作和組織的預測一一兌現,這本寫給他孫輩的書自然也有他許多對未來社會的看法,而在疫情期間,人們的工作和工作環境有了重大的改變,因此我們也看到Charles Handy的預言其實已經逐漸得到了印證。

 

Charles Handy在〝21 Letters〞這本書中有許多談工作與生活。回顧他以前的著作,我認為他對工作與生活的看法,大致可以歸納於三個概念:

 

1.          工作的組合(work portfolio):他1994年的大作〝Empty Raincoat〞中就提出了〝portfolio career〞的概念。他認為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應該是一個不同角色的組合,而不是單一組織中的單一工作,而工作的組合中包含了有報酬的工作,也包含了義務性的工作。他認為所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並不是說工作與生活是對立的,而應該是把工作看做生活中核心的一部份!我們追求的不是更少的工作和更多的餘暇,我們所要的是各種工作的平衡 - 這種種工作包括了我們為了謀生的工作,為了責任的工作,甚至是為了快樂和滿足的工作。

 

2.          第二曲線(second curve):他的第二曲線The Second CurveThoughts on Reinventing Society )在2015出版。其實「第二曲線」的概念早在Clayton Christensen的名作〝創新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就提出來了。ChristensenS曲線說明一項成品由剛推出時的困難,逐漸成熟,到邁向高峰,這時如果不能轉換到新技術,推出新產品走上第二曲線,原來的產品也終將沒落而被淘汰。Charles Handy把這個觀念用在個人身上。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旅程中也必須時時檢視自己,是否會因為安於現在的工作,而忽略了走上第二曲線,另創新局的機會。人生要開創第二曲線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理性的分析,更重要的是要有自覺意識與相當的想像力。千萬不要為一時的成功所蒙蔽,而錯過了通往光明前程的轉折點!尤其重要的是要在第一曲線持續向上爬升的過程中,轉到第二曲線,因為只有在那樣的狀況下,才有資源,才有時間,在第二曲線開始的時候就能有一個好的基礎。若等第一曲線下行的時候,轉變可能就已經來不及了!

 

3.          人生不是場賽馬,人生是場馬拉松:人生很長,只有自己對自己的挑戰和測試,只要跑完,就是成功。跑馬拉松的人是出於自身的強烈意願(compulsive),也因為出於自願而滿心喜悅。Charles Handy”21 Letters”有一章的標題是”Last Quarter”,他的last quarter指的是人的75歲到100歲。那一章重點還是在工作與生活。隨著年年齡的增長,改變的只會是工作的組合與步調,也許更多是出於自己的選擇,而減少的只是為了求生存的工作。時代在快速的變化,他認為也許不久之後退休這個詞語字就要被退休了!Charles Handy提醒大家為自己的last quarter 做好準備,他認為他自己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晚年!

 

這三個概念,我都非常認同。不管你的年齡是在哪一個quarter,都可以細細想一下Charles Handy對工作與生活的這些想法!

 

(這裡的所有文章都留存於Blogger中的「專業人士的自我修練」)

(思考方式與判斷:17)

 

 

2021年11月2日 星期二

‘Last Quarter’

  

第一次讀到Charles Handy”21 Letters on Life and Its Challenges”這一章的標題時,還真不知道他要講什麼 - 他所說的last quarter指的是人的75歲到100歲。他真正要講的是工作與生活。

 

ARUP工程顧問集團的創辦人Ove Arup曾說: 謀生之道有兩種:一種是Henry Ford 說的,工作是無可避免的罪惡,努力工作掙錢,然後你可以享受你的餘暇;一種是你把工作變為饒有趣味的和有意義的,你就能同時享受工作和餘暇。我們毫不猶疑的選擇後者。

 

Charles Handy也認為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work-life balance) 是被誤用了的說法。如果工作是我們喜歡的,而且適合自己的步調,工作和生活並不是對立的,工作應該是生活的核心,我們追求的不是更少的工作和更多的餘暇,我們所要的是一個各種工作的平衡 這種種工作包括了我們為了生存的工作,或是為了責任的工作,也包括了為了求知的工作,甚至是為了快樂的工作。

 

隨著年年齡的增長,改變的只會是工作的組合與步調,也許更多是出於自己的選擇,而減少的只是為了求生存的工作。一個七十多歲的農夫被問到他現在的生活和以前的比較,他說:一樣,只是慢了點。

 

時代在快速的變化,也許不久之後退休這各個字就要被退休了!Charles Handy提醒大家為自己的 ’last quarter’ 做好準備,他認為他自己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晚年! 做好準備,過著如Ralph Waldo Emerson所說的美好人生:

 

‘To laugh often and much; to win the respect of intelligent people and the affection of children; to earn the appreciation of honest critics and endure the betrayal of false friends; to leave the world a bit better, whether by a healthy child, a garden patch, or a redeemed social condition; to know that even one life has breathed easier because you have lived, this is to have succeeded.’

 

 

(這裡的所有文章都留存於Blogger中的「專業人士的自我修練」)

(思考方式與判斷:16)

 

永續發展不只是環保節能!

        很多人一談到永續發展就想到 環境保護、節能減碳,事實上 永續發展涵蓋之廣,牽涉之多,遠不止於此,看看聯合國在 2015 年推出的 17 項的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就可以知道。    ...